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信息公开 > 规划计划 > 工作规划

索 引 号 : 4300000/2017-01768 信息类别: 主动公开
主题分类: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: 湖南局
发文日期: 2017-03-31
名  称: 2017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

2017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要点

  2017年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: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质检工作会议、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不断深化“十二字方针”,围绕“融入地方社会、服务地方经济、促进地方发展”定位,强化“质量提升、安全保障”两项职能,突出“改革创新、服务促进、基层基础”三项重点,实现“党建工作、队伍素质、工作质量、对外形象”四方面提升,凝心聚力、砥砺前行、奋发有为,为推进开放崛起战略,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做出贡献。
  一、有效落实“融入地方社会、服务地方经济、促进地方发展”定位
  1. 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沟通,让地方知道检验检疫的职能、了解检验检疫的工作,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检验检疫工作更多的重视、关心和支持,争取平台、创造机会、形成阵地。
  2. 按照形势所需、地方所求、国检所能来谋划检验检疫的工作。主动争取纳入地方发展规划、工作重点和财政预算,为有效履职提供更好的保障。
  3. 依托检验检疫的职能,帮扶地方的支柱产业、重点企业、主打品牌,为开放崛起出思路,为扩大出口出点子,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实招。把服务发展的工作做出特色、做出亮点、做出成效。
  二、强化“质量提升、安全保障”两项职能
  4. 推进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。把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,复制和推广到更多出口产业和领域,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、高质量消费品供给。鼓励企业使用国际公认的示范区标识,落实区内贸易便利化措施,以示范区品牌效应增强区内产业国际竞争力。对已获批的示范区加大监管力度,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持续提升。选择质量好、形象好的产业聚集区,开展质量示范引领,带动企业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国际化建设。加快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及示范区建设。
  5. 推进出口产品提质升级。盯住重点出口商品消费品,输往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、中东和非洲的出口商品,组织开展质量帮扶、质量攻关、质量提升。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。开展“标准化+”行动。发挥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倒逼作用,引导企业按照更高的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。全力推进内外销产品“同线同标同质”工程,将实施范围从出口食品农产品扩大到消费品。
  6. 推进质量品牌建设。大力支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,质量水平一流的产业集群,构建以技术、标准、品牌、质量、服务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新优势,培育更多出口知名“湘品”。依托“金穗行动”打造湖南出口食品农产品品牌,唱响湖南出口工业品品牌。运用各种机会,把湖南有特色、有优势、有名气的产品推介出去,推动“湘品出境”。
  7. 组织质量安全大排查。坚决守住安全底线,组织开展全面彻底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。不忽视任何一个领域,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,不漏掉任何一个疑点,确保排查到位、整治到位、完善应急预案到位,营造良好的质量安全环境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持续推进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,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。
  8. 保障口岸公共卫生安全。持续提升口岸核心能力,落实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。适时启动长沙机场创建国际卫生机场工作。做好口岸传染病防控,严格落实防控措施,强化对重点传染病(黄热病、寨卡病毒病、中东呼吸综合征)的口岸防控工作。创新工作理念,提升对湖南生物医药产业、出国劳务经济发展和出境旅游者健康安全保障水平。加强口岸一线技术支撑能力建设。上线口岸公共卫生风险监测预警决策系统。
  9. 保障国门生物安全。推动口岸动植检查验设施规范化和标准化,力争长沙黄花机场、张家界荷花机场旅检口岸规范化建设达标并通过验收。开展国门生物安全多元化宣传教育,开展“绿蕾3”专项行动,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。强化出入境动植物质量安全风险监控、预警通报,持续提升出境农产品安全卫生水平。
  10. 保障进出口食品安全。完善出口食品安全监管体系,特别要保障供港澳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,深入推进进口食品安全放心工程,严格全过程监管,完善合格评定模式;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,搞好进口食品企业注册工作;严格执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和风险监测计划,加强风险排查和预警。
  11. 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。严把进出口消费品质量,打击进出口商品领域假冒伪劣行为。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开展缺陷进口消费品召回。严格进出口战略资源性商品、危险化学品、消费品、儿童用品、机动车、医疗器械等重点敏感商品质量安全监管,加强进口商品有毒有害物质、节能环保项目监测,开展“口岸天平行动”。强化目录外监督抽查,加强进口法检商品检验鉴定,维护正常贸易秩序。
  三、突出“改革创新、服务促进、基层基础”三项重点
  12. 深化检验监管模式改革。做好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的复制推广。探索进出口产品预申报、预评估、预检验“三预”模式,实现货物快进、快检、快放、快销。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,探索构建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,共同促进质量诚信管理。进一步简化国境口岸卫生许可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。探索利用无人机、机器人对港口、危险化学品和出口基地等实施现代化监管。
  13. 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检验检疫”行动。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,提高监管的有效性,强化服务的便利性。建设数据交换、运行管理、电子政务三个平台,夯实信息化基础。加快移动执法系统建设,实现查验、检测、放行等数据信息快速传递,提升人员查验、货物通关效能。加快应急指挥中心的申报立项和建设,连接全省口岸、示范企业、检测机构等,提升工作质量。提升出口烟花爆竹监管信息化水平,提高验放效能。
  14. 深入探索服务外贸新业态。探索对跨境电商、会展经济,实施更加便利的集中申报、集中查验、集中放行等措施,积极支持培育跨境电商、会展经济平台和经营企业,吸引湖南乃至周边省份企业加入长沙平台,做大跨境电商和会展业务。支持加快邮快件、市场集中采购、保税等新型业态平台建设。探索对进境展品销售、服务外包等按诚信、风险分级进行分类管理、提供通关便利,促进外贸新业态增量增效。
  15. 深入推进检验检疫通关提速增效。努力打造全国最优通关模式,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直通直放。依托e-CIQ主干系统,全面实施报检无纸化,加快实现检验检疫业务全流程无纸化,推进无纸化窗口建设,以实体窗口和网上办事相结合,加快推广网上申报,实现传统窗口转型升级。优化检验检疫流程,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放行时间压缩1/3。加大口岸“三互”和“单一窗口”等建设力度,推进通关通检一体化,促进贸易便利化。
  16. 稳步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。探索事业单位放权与依法管理的有机结合。推动事业单位发挥检验检测、健康体检等优势,走出部门、走向市场、走上社会,发挥好对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的技术支撑保障职能,服务社会的公共技术平台作用。研究出台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。提升企事业单位市场开拓能力。
  17. 大力推动自贸协定原产地政策应用。加强自贸协定应用研究。强化政策宣传,扩大自贸协定实施服务外贸的影响,组织全省自贸协定宣贯会。与商务、贸促会,以及相关重点行业协会等建立自贸协定宣传应用协作机制,开展自贸协定政策精准帮扶。积极推动原产地业务纳入“单一窗口”建设。优化原产地证书签证流程,探索构建“零见面”签证模式。提升签证率,确保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签证份数、金额分别增长10%。
  18. 推动建设大口岸。支持湖南申报新的一类口岸、自由贸易试验区等,推动长沙建设高铁、重铁口岸。支持湖南疏通对外开放通道,拓展国际航班航线、湘欧快线、港澳直通车,建设长沙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,把长沙建成中国腹地直通国际的开放大通道,把岳阳建成大宗货物国际运输交通枢纽和我省通江达海的开放门户。依托湘欧快线,拓展出口烟花大通道。支持长沙、郴州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。推动一类口岸进一步拓展功能,提高集聚开放要素的能力和水平。加强指定口岸布局研究,加快长沙黄花机场、张家界荷花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,长沙红星大市场进境水果查验场,长沙、湘潭、郴州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的立项获批和建设,满足更加开放需要。探索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集中验放场、烟花集中监装验放场,进口木材国检监管场所等,实现进出口产品直通直放。发挥综合保税区、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,支持各地结合实际,协调发展、差异发展、错位发展临空经济、临港经济。
  19. 推动培育大市场。推动建设外贸专业市场。对陶瓷、茶叶、水果、肉类、杂交水稻种子和粮食等本地特色市场,叠加外贸功能,推动建立会展平台、国际合作交流平台、跨境电商平台,形成外贸市场促进出口。推动建设外贸高端市场。对准高端产业、高端消费发力,促进红酒、化妆品、鲜乳、婴幼儿奶粉等消费品进口,满足群众生活水平提升需要。推动建设外贸批发市场。充分挖掘指定口岸潜力扩大固废、冻肉、水果、粮食进口,促进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进口,并辐射周边省份,使湖南成为区域性国际大宗商品贸易集散中心,助力中部批发市场形成。围绕红星市场发展进出口果蔬批发,依托高桥市场发展采购贸易等新型外贸批发市场。推动检验检测、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,推进服务贸易。支持开拓中东欧、中东、南美等市场,加大成套设备、轨道交通装备、机电产品、生物医药、农产品等优质产品出口。
  20. 推动发展大产业。助力开放大工业,通过创建示范区、培育示范企业等途径,支持湖南抢抓建设全国智能制造中心机遇,培育出口制造业龙头,打造面向世界的工程机械、农业机械、轨道交通、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集群,树立湖南出口工业大省形象。加强国际产能合作,发挥大型企业对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的骨干作用,推动“抱团出海”、“借船出海”,加快装备、技术、标准、服务整体“走出去”。助力开放大农业,对全省优势食品农产品进行梳理,建立出口产品培育目录,形成一批年出口额过亿美元的拳头产品。建立对外推荐注册帮扶工作机制,重点支持湖南熟食禽畜产品打开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等市场。探索境外农场支持措施,发展返销农业,补充本地供应不足的农产品。培育和引进一批贸易龙头企业,支持发展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,积极引进国际采购商,支持关键设备、重要零部件进口。
  21. 突出强化基层。将检测资源、监管人员、工作经费向基层一线倾斜。根据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、检验检疫业务量变化,调整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监管资源。坚决下放直接面向基层、由分支机构管理更便捷有效的职责。支持地方培育新的进出口业务,增强发展后劲,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话语权。分支机构发挥主观能动性,结合辖区实际,积极改革创新。努力实现基层的条件、环境、待遇好于机关。
  22. 突出夯实基础。机关处室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管理上来,完善规章制度,加强规范管理,强化业务指导,严格程序要求,加强督查督办,提升管理水平。全面推进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”制度实施。增强法治思维,建立健全“决策科学、程序完备、执行到位、监督有力”的工作机制。建立健全全过程执法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查制度。落实“谁执法、谁普法”的普法责任制。探索落实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。加强预算管理和经费保障。继续做好援疆工作。提高机关后勤服务水平。
  23. 突出强固基本。继续加强科技、标准化等工作,巩固优势科研领域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。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,打造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,推动政府采购国检检测服务,以高水平检测服务,带动质量提升和出口扩大。
  四、实现“党建工作、队伍素质、工作质量、对外形象”四方面提升
  24. 提升党建工作。进一步提升对从严治党紧迫性、严峻性和复杂性的认识,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。从严落实“两个责任”。各级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,把抓好基层党建与推动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真正使管党治党全方位、全覆盖、全过程严起来,做到管党有方、治党有力、建党有效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确保政令畅通。增强党员党的意识,做到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,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,危难关头能冲得上去。严格党内政治生活,强化党内监督,在全系统营造“团结、和谐、向善”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氛围。从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。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,紧盯作风问题的新动向、新变异,坚决防止“四风”问题反弹回潮。扎紧反腐笼子,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,严格实行“一案双查”,对发生的违纪案件和腐败案件,既追究当事人责任,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。强化党的知识和党风廉政教育。完善派驻纪检组的工作机制、规章制度和工作方式。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,充分发挥工会、共青团和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。
  25. 提升队伍素质。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、专业结构和经历结构,突出加强“一把手”队伍建设,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。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力度,分级分类开展能力提升活动,使人人成为“本职岗位精通、部门业务熟悉、全局工作了解”的行家里手。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。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。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、品行关、作风关、廉洁关。营造“想事、干事、成事”创业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。用干事创业凝聚人心,鼓励干部勇于担当、勇于负责,建立容错纠错机制,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,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,特别为能创新、敢负责、勇担当的同志担当负责。
  26. 提升工作质量。建立健全制度体系,完善规章制度,让工作有章可依、有规可守、有据可循。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,不能打折扣、搞变通、做选择。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“双轮驱动”管理模式,与抓督查“三管齐下”,推动工作落地见效。考核要系统、全面、管用,加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力度,推动各部门和全局干部职工重视考核、关注考核、服从考核,决不能出现考核和奖惩两张皮现象。聚焦问题,防范风险,加强业务督察体系建设,探索联合业务督察,发挥业务督察规范业务管理、防范工作风险、服务改革创新、促进依法行政的作用,实现全省执法协调统一、有效规避风险、提升工作质量。
  27. 提升对外形象。推进和谐质检建设,着力打造公开透明、廉洁高效、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机关。大力加强质检文化建设,提炼确定湖南局机关文化理念、愿景、使命和精神,以此凝聚人心、聚集力量。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,力争晋位升级。着力创建平安单位。加大宣传,把落实工作定位的成绩宣传出去,把湖南局的品牌和模式宣传出去,把湖南局的好人好事宣传出去。凡是有利于凝心聚力、有利于推动事业发展、有利于提升湖南局声誉的,都要大力宣传。进一步加强新闻宣传与政策理论研究、政务信息、政务公开等协同联动,为检验检疫事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