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围是评估腹部脂肪堆积的重要指标,它能直观反映内脏脂肪的水平。腰部脂肪过多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,如心脏病、糖尿病和高血压等。
尤其是中老年人,如果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、女性腰围超过85厘米,就意味着患这些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。”
听到这里,王大爷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腰:“我这腰围怕是超标了啊。”
李大叔笑道:“你得拿尺子量量才知道。腰围超标可不是小事儿,肚子上的脂肪不仅仅是看着‘多’那么简单,它会影响内脏的代谢功能,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。”
为了让王大爷更明白,李大叔讲了一个案例:有个60岁的张大妈,平时挺爱吃,也不太注意锻炼。
她的腰围一直维持在95厘米左右,虽然她不胖,但肚子上的脂肪不少。某天她突然觉得头晕乏力,
去医院一查,发现血糖已经升高到糖尿病的边缘。医生告诉她,腹部脂肪堆积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。
王大爷听得直点头:“看来这腰围还真得控制好。”
李大叔接着说:“可不嘛!腰围大的人,寿命相对较短。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,腰围每增加5厘米,早亡风险就增加20%。
因此,适中的腰围不仅对外观有好处,更能减少内脏脂肪的压力,有助于延长寿命。”
王大爷若有所思地问:“那除了腰围,还有啥特征能看出寿命长短?”
李大叔继续道:“第二个特征就是腰部的柔韧性。腰部柔韧性越好,通常说明整体的肌肉和关节状态较好,身体的协调能力也更强。
老年人若能保持较好的腰部柔韧性,说明他们的运动系统和心血管功能也较为健康。”
王大爷有些疑惑:“腰部柔韧性怎么个好法?”
李大叔解释说:“简单来说,就是弯腰、转身这些动作做起来不费劲。
如果一个老年人能轻松地做弯腰捡东西、转身拿物等动作,说明他的腰部肌肉和韧带状态不错。相反,如果每次弯腰或转身都感到僵硬或疼痛,那就要小心了。”
为了让王大爷更明白,李大叔提到了另一个病例:有位67岁的刘大爷,平时特别注意锻炼腰部的柔韧性,每天都会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和弯腰动作。
结果,他不仅腰痛少了,还感觉整个人的精气神更足。医生在体检时告诉他,腰部柔韧性好的人,跌倒风险更低,心肺功能也相对较好。
王大爷听得直点头:“看来我得多做些拉伸动作了。”
李大叔补充道:“可不是嘛!腰部柔韧性好的人,通常代表着更强的核心肌群,这不仅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,还能促进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的顺畅。
腰部的柔韧性提升了运动时的舒适度和效率,让全身肌肉得到更好的锻炼。
这样一来,不仅心脏和肺部供血供氧更加充分,还能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,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。
同时,良好的血液循环还能为免疫细胞输送足够的养分和氧气,有助于维持强大的免疫系统功能,提升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。”
王大爷问:“那要是腰不灵活了怎么办呢?”
李大叔回答:“如果发现腰部开始变得僵硬或疼痛,可以通过适度的锻炼来改善。
比如,做一些简单的腰部拉伸动作,像猫伸展式、桥式或者弯腰触脚趾。这些动作能够帮助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感,增加柔韧性。”
电视里的医生还特别提到,腰部的健康与核心肌群的力量密不可分。核心肌群包括腹肌、背肌和臀肌,它们共同支撑着腰部。
如果核心肌群无力,就容易导致腰部负担过重,进而影响腰部柔韧性和稳定性。为了保持腰部健康,老年人可以适量做一些核心肌群的锻炼,比如平板支撑、仰卧起坐等。
王大爷听到这里,若有所思地说:“看来不仅要注意腰围,还得让腰部灵活起来。”
李大叔点头:“对!这两点结合起来,才能真正延长寿命。”
王大爷心想:“看样子,这腰还真是个‘健康晴雨表’。”
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建议,王大爷决定从第二天开始,不仅减少晚饭的饭量,还每天在家里练习一些腰部的柔韧性运动。
他的老伴看到他一大早在客厅弯腰触脚,不禁打趣道:“哟,老头子,你这是要练成武功高手啊?”
王大爷笑道:“不练不行,得活得长一点儿。”
这时,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:“除了腰部特征,还有哪些身体部位的变化可以提示长寿的潜力?”
答案是有的。比如,手臂力量和握力是长寿的另一大标志。研究表明,握力较强的老年人,通常心脏功能较好,血液循环也更加顺畅。
此外,步速也是判断健康长寿的重要指标。能够保持较快步速的老年人,通常心肺功能较强,寿命也更长。
对此,您有什么看法?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!
参考文献
[1]岑海燕,张玉琦.长寿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[J].广西医学,2018,40(12):1351-1353.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