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帕莱克西欧说:“洪水、泥石流、基础设施受损、饮用水污染等等这些问题,都是暴雨造成的后果。这张灾难清单还在不断加长。”
无独有偶,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的气候科学家大卫·伊斯特林(David Easterling)也认同这个观点,他表示:“如果全球持续变暖,那么‘百年一遇’的风暴,就会变成‘25 年一遇’。”
除了人类释放二氧化碳使得全球变暖,另一个导致各地暴雨的原因是太阳,确切地说是太阳黑子的周期。
太阳黑子有11年周期活动的规律,我国气象学者早就发现,我国水、旱、寒年份也有明显的11周年周期,在太阳黑子极小的年份往往出现大范围的多雨时期。
所谓的太阳黑子极小的年份,就是“太阳活动极小期”(solar minimum):太阳表面的活动急剧下降,太阳黑子减少。
现在,太阳正处于太阳活动极小期,太阳的能量不太足,而我们知道,地球上的大气循环就是以太阳能为动力的,太阳出问题,气候肯定跟着变化。
也就是说,引起全球雨量增多的原因,一个是人祸,即全球变暖,一个是天灾,即太阳极小年。人类无法在短期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,更无法左右太阳的能量变化,所以,为了应对一年比一年多的雨,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了。
为了减轻暴雨和洪水所带来、具破坏性和可能致命的后果。城市要重新做好容易内涝区域的规划,在城市之外的地方,比如河道和山脉,要恢复自然景观,譬如能吸洪水的沼泽,种植防止山体滑坡的大根系植物。
总之,水遵循50亿年来的规律,它随引力而动,奔流入海,我们如果阻挠,将会遇到麻烦。
当洪水到来的时候,我们只能像大禹一样,引导它流走,而不是困在我们生活的地方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